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廉政时评】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总浏览量: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10 08:14:00 关闭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八个字是作家冯骥才在雄浑的贺兰山前,面对着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内心有感而题下的字。本意即指岁月逝去悄无声息,只有岩画记载了曾经的历史,诉说着原古先民的生活勇气和情感。这份呈现和记录,激荡着观者沉寂的心灵,有对保存至今的贺兰山岩画的一份致敬,更有着对游牧民族文化内涵的一份尊重。

“古迹因身后空虚而寂寞,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每一份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符号,均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给予民族信念,是情感归依之根;凝聚民族力量,是血脉延续之根。因此,只有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方能固牢民族发展之根。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无根的浮萍;一个没有追忆的国家,是悬空的楼阁。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伟大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瑰丽国宝——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是中华民族的符号,它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强大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我们应以多元的思维、创新的手法,解读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凝聚点。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和解读,为我们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今天和未来。这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桥梁,更是一个民族血脉延续的精神食粮。

中华文化遗产,一份历史留给华夏子孙的瑰宝,用她厚重的积淀支撑华夏民族的独特魅力;用她宽广的胸怀包容56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凝练,是民族生命力的拓展。历史已伴随着岁月远去,今天也将成为无声的历史,唯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随着岁月的沉淀历久弥新,将会以新生命新姿态启迪后人,使中华民族文脉永续、生生不息。 (来安县独山镇纪委    田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