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明代初期,许多郡、府的官员到任后,便在府衙院中掘一口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立碑以示警。
“贪如火,不遏必自焚;欲如水,不遏必自溺”。朱元璋的“守井”哲理和他严格的治吏律法,催生出了海瑞、于谦、杨继宗等一大批名垂史册的廉官。然而,言之者谆谆,听之者藐藐。也总有嫌自家“井水”不满,利用职权谋取不义之财的贪官污吏,当他们的“井水”满溢之时,也是走向自我毁灭之日。如当时的户部侍郎郭桓,他与地方征缴皇粮的官员相互勾结,采取多收少纳、瞒报截留等手段,贪污侵占皇粮累计达4400余万石。最终,以郭桓为首的各郡、府的数百名贪官统统被处以极刑,可谓咎由自取。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纵观古今落马官员的贪腐过程,都会发现,促使他们一步一步走上腐败道路的诱因,无非就是一个“欲”字-名欲、利欲、情欲,最终没能守住心里欲望那口“井”,而深陷贪腐泥潭不能自拔。正如一些贪官忏悔录中所说:“在欲望的怂恿下,模糊了敬畏,忘记了底线,放开了手脚,他们开始慢慢地将手中的权力变成自己敛财的工具。千万不要想利,到一定限度的利,它就不是利了,它就是狱,不是贪欲的欲,而是监狱的狱-----”。只可惜,醒悟来的太迟了!
“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朱元璋的“守井”哲理和那些贪官们的幡然悔悟,足以成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明断是非得失的一面“镜子”。人非圣贤,皆有私欲,这本无可厚非。一旦放纵私欲,肆意妄为,必然欲壑难填,为欲所控。能否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因此,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心存“妄念”的党员干部更应从中警醒,要时刻筑高“井台”,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谨防污水浊流渗透到自己的“井”里,牢牢守护好自己那口欲望的“井”。守住了!它就是一股沁人心脾的甘泉,取之不尽;守不住!它就是一坛自酿的苦酒,饮恨终身!(来安县大英镇纪委 吕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