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养老院建成后,曾获得一次性建设补贴79.6万元,但不久就因地铁五号线建设问题拆迁关停,补贴未能真正使老人长期受惠,反而存在资金管理风险,建议完善补贴发放制度。”随着为期3年的武汉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结束,近日,武汉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就发现的典型问题向民政局提出建议。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实现更高水平“老有所养”的关键。为确保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持续对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开展监督检查,针对建设运营补贴中的虚报冒领、违规套取等腐败和作风问题,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规范政府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工作。
“此前,通过驻在部门‘三重一大’事项上会决策前监督研判工作机制,我们严格审核市级建设运营补贴资金拨付相关议题。这项工作也是我们的监督重点,要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派驻纪检监察组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胡端艳说。
武汉市共有社会办养老机构182家,数量众多、位置分散,且情况各异,涉及的问题各有不同。加上行业处在上升发展期,每年政策都有不同,专业性很强。
为做到监督全覆盖,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采取“四步走”策略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压实属地责任,督促各区民政局开展拉网式全覆盖自查;督促市民政局成立4个联合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前两轮检查中发现的60家涉嫌违规机构进行再检查;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派出2个监督检查组对检查结果实地复核,对发现的问题研判定性。
“发现的问题类型都比较有代表性,有的是发放单位对政策理解不准确,有的是作风不实让少数机构钻了补贴的空子。”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干部陈少武介绍,譬如国家按照养老机构的床位给予运营补贴,但实际情况中床位条件不达标或实际床位数与申报数量不一致的情况也不少。一家五层楼的养老服务机构,可能一到四楼都是床位,五楼却空着。为了避免“被糊弄”,除查台账资料外,还要清点床位,实地核查配套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层层筛查使补贴发放背后的违规问题浮出水面。最终形成涉及25家养老机构的问题清单32个,取消4家不符合政策养老机构的年度建设运营补贴,追缴资金41.76万元。向市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15条,组织处理10人。
针对易发多发问题,该派驻纪检监察组邀请主管业务处室参与分析研讨,督促其压实作风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建设,从源头堵塞制度漏洞和消除模糊性政策。比如针对天祥养老院的问题,规定养老院建成验收合格后分3年拨付,每年分别拨付40%、30%、30%建设补贴,能够较好规避新建养老机构在获得补贴后1-3年内关闭而产生骗补风险。
根据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的反馈,市民政局先后拟制《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补贴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6项,对建设运营补贴的计算、审核、监管、拨付等环节作出了新的规范与更改。
“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不仅是对补贴发放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更是实打实研究了政策,帮助我们从制度层面把好入口关。”武汉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何小平说。
“以往运营补贴是按连续入住6个月以上的人员发放,不连续入住6个月的不享受补贴,现在调整后按每月实际入住人员发放,扶持更加精准,老人生活得到了改善,也有利于养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武汉市江汉区舒美养老院杨院长说。(武汉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王小宁)